2025年8月19日,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“来财队”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北京,围绕“大型体育场馆绿色可持续运营模式与经济效益研究——以北京‘双奥遗产’为例”主题,开展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。

团队成员于国家速滑馆与院旗合影
本次实践聚焦国家速滑馆“冰丝带”和改造后的北京工人体育场“新工体”。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走访、现场拍摄、能耗监测记录、政策文件收集以及运维人员访谈,重点考察了CO₂跨临界制冷系统、雨水回收利用及节能照明设计等绿色技术在场馆运营中的应用效果。调研从“技术效能—经济效益—管理策略”三方面展开:一是利用能耗数据和运行曲线量化分析节水、节能、减排的实际成效;二是结合场馆财务报表与政策补贴,评估绿色技术在前期投入、日常运营节约和社会影响力提升方面的经济价值;三是探讨场馆如何在日常管理、赛事运营和品牌传播中融入绿色理念,打造长期的可持续竞争力。

国家速滑馆中北京冬奥标识
在走访过程中,团队不仅获取了大量一手数据,还与场馆运维人员、财务负责人、市场策划部门及部分志愿者展开了深入交流,了解到绿色技术在落地过程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。例如,制冷系统在峰值能耗阶段的效率曲线、雨水回收设施的长期维护成本、绿色技术带来的额外培训需求,以及“绿色标签”在赛事招商和社会责任评价中的溢价价值,都成为本次调研的重要发现。通过数据对比与案例分析,团队成员更加直观地理解了“绿色奥运”理念如何真正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公众于国家速滑馆内玩耍
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探索,更是一次生动的思政课堂。团队成员表示,通过将课堂所学的体育经济学、财务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他们深刻认识到青年学子在推动“双碳”目标和绿色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。绿色不仅是一种理念,更是需要落实到运营、管理和推广中的具体行动。未来,“来财队”将继续关注体育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,计划形成调研报告并向有关部门递交对策建议,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具有实践价值的行动方案,以青春力量书写“绿动未来”的新篇章。
活动感悟:
22级郭灿宁同学:亲身走进“冰丝带”和“新工体”,我们第一次将课本上的节能减排模型与真实的能耗曲线对照,看到数据背后那些“冷冰冰”的数字如何转化为看得见的节水、节电成效。这种从纸面到现场的落差,让我们更加明白科学研究必须以实践为依据,也激发了继续深挖数据价值的兴趣。
22级陈虹羽同学:访谈运维人员时,我们了解到雨水回收系统需要长期维护、制冷系统在峰值运行时存在效率波动,这些都提醒我们:绿色技术并非一劳永逸,它需要持续投入和管理优化。只有把“绿色”当成动态的运营策略,而不仅是一次性工程,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。
23级徐源同学:站在“双奥遗产”的场馆中,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“双碳”目标与自身未来的联系。绿色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,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课题。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,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,也让我们懂得将个人专业与社会需求对接的意义。
供稿:来财队
编辑:马法超、周正
审核:陈绮文
终审:宋立岩